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

张 佐

研究员
自动化系系统工程研究所


教育背景


1984年9月至1989年7月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工业自动化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9年9月至1991年7月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1年9月至1995年12月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专业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


1995年12月至今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讲师(94)、副教授(98)、研究员(04)

1999年9月至2000年7月 Harvard University, GSAS 访问学者

2003年4月至2007年3月 清华大学教务处 副处长

2006年12月至2011年4月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党委书记

2007年11月至2016年6月 清华大学信息学院党的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2011年4月至2016年6月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

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 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长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 主任

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 清华大学政策研究室 主任

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 信息学院党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2018年11月至今 自动化系党委书记


学术兼职


2013年4月至今 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担任秘书长

2020年至今,在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电气电子与自动化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担任委员


研究领域


智能交通系统理论研究及应用技术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有效融合起来,并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安全、高效的运输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系统。我国的城市交通以及高速公路交通实现信息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势在必行。 本人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研究兴趣包括:运用基于数据的分析方法,对城市智能交通流、交通现象进行性能分析和控制策略设计,并进而进行交通流优化与控制;采用新的技术和手段进行可靠的交通参数检测,包括电磁信号、图像视频、微博文本、手机端信息;大数据方法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技术等。


自动化专业教育,工程伦理(信息)教育


研究概况


[1] 智能电动汽车网联系统建模及协同控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年7月至2020年12月

[2] 信息学科交叉发展的方向与路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

[3]基于车路协同的轨道与城市道路平交路口主动安全技术研究, 企业协作,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

[4]采用大数据方法的智慧城市交通系统性能评价,国际合作,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

[5]群缩微车协同驾驶、交通仿真和评估研究,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

[6]面向城市重大突发事件交通态势评估与应急通道组织方法研究 自然科学基金 重大研究计划 培育项目 2010年1月至 2012年12月

[7]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交通系统 清华大学自主创新计划 参与 2009年10月至 2012年12月

[8]奥运车辆智能识别检测系统与示范研究 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 子课题负责人 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

[9]大城市交通拥堵瓶颈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城市交通信息融合集成与计算实验) 国家基础研究(973)计划 参与 2006年9月至 2014年12月

[10]支持奥运的北京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规划与示范建设 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 2003年5月至2005年11月

[11]兰州市智能交通指挥中心管理系统 横向 子课题负责 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

[12]一般生产调度的建模与优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骨干成员 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


教育管理类项目

[1]引导、适应产业发展的工程类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研究——以自动化类专业为样本,参加,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20-2022

[2]高校党组织利用移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北京市党建研究课题,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

[3]新生研讨课课程建设与发展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校教改项目 参与 2004年9月至2006年8月

[4]创建研究型本科教学体系,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部 骨干成员 2002年7月至2004年12月



奖励与荣誉


2017年 “智能车路协同系统仿真方法与测试验证应用关键技术”,获得中国智能交通协会颁发的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十完成人)

2016年“交通流数据的统计建模理论与预测方法”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四完成人)

2012年 “城市区域交通状态分析理论与方法”获得中国智能交通协会颁发的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七完成人)

2005年“基于速率平滑和缓冲区控制的主从式可扩展跨平台多请求流媒体服务器” 获得上海市科技委员会颁发的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2005年“构建研究型本科教学体系提升教育质量” 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四完成人)


学术成果


主要论著

[1]信息与大数据伦理问题. 李正风主编,《工程伦理》(第二版)第10章.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年.

[2] XY Dai, R Fu, EM Zhao, Z Zhang, YL Lin, FYe Wang, Li Li. DeepTrend 2.0: A light-weighted multi-scale traffic prediction model using detrending.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103 (2019) 142-157.

[3] YQ Dong, SF Wang, L Li, Z Zhang. An empirical study on travel patterns of internet based ride-sharing.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86(2018):1-22.

[4] HX Chen, S Feng, X Pei, Z Zhang, DY Yao. Dangerous Driving Behavior Recognition and Early Warning Based on Autoregressive Time Series Model, Tsinghua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22 (6) :682-690.

[5] W Guo, Y Zhang, M Xu, Z Zhang, L Li. Parking Spaces Repurchase Strategy Design via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20(3):255~269, 2016.

[6] CS Sun, JH Hao, X Pei, Z Zhang,Y Zhang. A Data-Driven Approach for Duration Evaluation of Accident Impacts on Urban Intersection Traffic Flow. 2016 IEE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Conference (ITSC 2016), Rio de Janeiro, Brazil, November 2- 4, 2016.

[7] XS Li, X Pei, Z Zhang, HQ Zhang. Risk Factor Analysis of vehicle-to-vulnerable road user crashes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16th COT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 (CICTP2016). 2016.

[8] L Hou, YT Lao, YH Wang, Z Zhang, Y Zhang, ZH Li. Time-varying effects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n incident clearance time using a non-proportional hazard-based model.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63 (2014) 12–24.

[9]J Cui, R Fu, C Dong, Z Zhang. Extraction of Traffic Information from Social Media Interactions: Methods and Experiments [C]// 17th International IEEE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C). 2014.

[10]M Xu, Z Zhang, Y Wan, L Li. A simulation study on real-time parking Guidance[C]// 17th International IEEE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C). 2014.

[11]L Hou, YT Lao, Yinhai Wang, Zuo Zhang, Yi Zhang, Zhiheng Li. Modeling Freeway Incident Response Time: A Mechanism-Based Approach.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13, 28: 87-100.

[12]YK Su, Z Zhang, ZH Li, X Ma. A two-phase BP neural network method to predict average delay of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under multi-saturation traffic states. Proc. Of the 23rd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 (2011 CCDC), p3870-3875, Mianyang, Sichuan, May 22-24, 2011.

[13] X Ma, Z Zhang, ZH Li, J Ding.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traffic accidents' inducements based on factorial experiment method. Proc. Of ICCTP 2011: pp1988-1998, Nanjing, Jiangsu, Aug 14-17, 2011.

[14]J Ding , Z Zhang. A Simulation study of data collection based on vehicle infrastructure cooperation. Proc. Of ICCTP 2011: pp1671-1683, Nanjing, Jiangsu, Aug 14-17, 2011.

[15]DB Zhou, Z Zhang, ZH Li, YK Su, L Hou. A multi-objective control for urban intersections based on 3E criteria. Proc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 3052-3058. May 26, 2010 - May 28, 2010, Xuzhou, China.

[16]YH Dai, HL Duan, ZH Li, Z Zhang. A multi-agent coordinate model for urban traffic signal control. Proc 2010 8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nd Automation (ICCA 2010):1882-7. 9-11 June 2010, Xiamen, China.

[17 ]张佐,黄振尧,李志恒,盛洁,姚丹亚,朱济. 基于多源数据车辆身份综合判定问题研究. 交通信息与安全,27(3):12-15.

[18] Z Zhang, PX Zhang, L Hou, YM Yin. Analysis on Urban Traffic Network States Evolution Based on Grid Clustering and Wavelet De-noising. IEE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pp1183-1188,Beijing, China, Oct .12-15,2008

[19]张佐,姚丹亚,张毅,胡坚明. 采用信息新技术的交通数据采集和处理若干问题研究. 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2007年12月14-15日,江苏南京

[20]ZH Li, Z Zhang, Q Chen, Yudong Chen. A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Management Tree Model Based on IPv6. Proceeding of the 10th IEEE Conference on ITS:p235-240,Oct3-6, Seattle,USA

[21]李争明,张佐,叶德建.. 自适应流媒体传输方案研究及其应用. 计算机工程,32(12): 226-228

[22]K Wan, Z Zhang, ZQ Chen.. A general model of vehicle route guidance systems based on distributive learning scheme. Proceedings of 12th World Congress on ITS [C]: #3017. ,Nov 7-9, 2005, San Francisco, USA.

[23] ZQ Chen, ZH Li, Z Zha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raffic control management synthesized database based on UTC/SCOOT. Proceedings of 12th World Congress on ITS [C]: #3541, Nov 7-9, 2005, San Francisco, USA

[24]王龙,张佐,王可歆. 一种求有限零和博弈解的仿真方法. 计算机仿真,22(8):87-90

[25]邵立嵩,刘海燕,张佐. 基于信任关系的脆弱性扫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应用,25(12): 145-147

[26]董菁,张佐. 非合作网络中Braess悖论及其避免. 公路交通科技,2004,5,92-95

[27][美]杰拉尔德.魏伯格著,张佐,万起光,董菁译. 系统化思维导论. 清华大学,2003

[28]DJ Ye, QF Wu, Z Zhang. A control-theoretical approach to adaptive Internet video streaming. IEIC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E86-B(2):585-594

[29]夏冰,张佐,张毅,胡坚明.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动态路径选择算法研究. 公路交通科技,第2期:93-96

[30]J Dong, Z Zhang, DS Ma. Emergent Phenomenon and The Local Information Based DTA Model. IEE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Shanghai, China, Oct. 2003.

[31]叶德建,张佐,吴秋峰.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raffic smoothing algorithms. Proceeding of IEICE general conference,Tokyo, 2002

[32]Dejian Ye, Zuo Zhang, Qiufeng Wu. A receiver-buffer-driven approach to adaptive Internet video streaming. IEE Electronics Letters ,38(22): 1405-1406

[33]吴秋峰,张佐. 自动化系统计算机网络.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4]任艳频,张佐,吴秋峰. 优先级调度规则建模研究. 清华大学学报,38(9): 70-73

[35]张佐,谢东,吴秋峰,韩曾晋. 一般生产调度问题的统一结构. 清华大学学报,37(4): 110-113


开设课程

数据伦理(大数据方向研究生):2015年始

《工程伦理》(工程博士生):2019年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