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致辞

1970
2025

自动化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紫冬日新,智控未来

系主任 张涛   系党委书记 古槿

1970年,为了更好的服务国家工业现代化建设,清华大学将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的“工业企业电气化自动化”、“热工量测及自动控制”等几个专业从相关院系抽出,合并成立了自动化系(最初名为“工业自动化系”)。建系初期,自动化系确立了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核心的学科基础,逐步建立起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体系。20世纪90年代,自动化系响应学校建设世界一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发展战略,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前沿基础研究,加强国际交流与开放合作,先后在智能与网络化系统、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两个领域设立了讲席教授组。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以后,自动化系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原有学科优势方向的基础上,开拓了计算摄像学、智能无人系统、脑与认知科学等新方向,并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在第三轮、第四轮两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均领跑并获A+。建系50周年前夕,自动化系制定了新一轮中长期学科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三论一智作为新的学科基础,在“控制”与“系统”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智能交叉新方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再获A+2020年以来,自动化系坚持守正创新,聚焦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学科建设,已形成了“控制+智能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输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守正创新夯实发展根基,学科建设进入控制与智能双轮驱动新阶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从早期的机械化、电气化到之后的信息化、数字化,再发展到现在的智能化,自动化系一直与时俱进、前瞻布局。近五年来,根据新一轮中长期学科发展规划,自动化系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将原有的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与智能化时代的特点相结合,不断开拓新方向。2024年,自动化系牵头联合校内十余个院系联合申报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交叉学科正式获批,同年创办“控制与智能清华论坛”,两个学科以“三论一智”为共同的基础,相辅相成、融合发展,标志着自动化系正式进入“控制”与“智能”双轮驱动的新发展阶段。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探索人才培养因材施教新模式。针对当前高层次人才培养所面临的评价机制单一、创新能力不足、重理论轻实践等挑战,自动化系主动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紫冬学生因材施教计划”,倡导通专融合、贯通培养,以“小班化”“一对一”的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优秀教学科研团队的资源优势,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智能与自动化科学和工程人才,现已设立了“通用人工智能”、“多模态智能”、“智能机器人”、“脑与认知科学”、“数字生物学与智能健康”五个方向。持续推进课程改革与交叉项目综合训练课程建设,注重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课程实践环节,探索“赛课结合”,鼓励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创新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自动化系一直有着优秀的育人传统,电子学教研组“夯实基础,面向未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传承与创新”项目荣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研成果不断取得新突破。自动化系始终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基础前沿,持续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戴琼海院士团队在国际首台亿像素介观荧光显微仪器RUSH的基础上,持续突破活体成像的技术瓶颈,历时六年成功研制了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团队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季向阳教授团队构建了高效、可扩展、跨平台的视觉空间计算装置与系统,“视觉空间计算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宋士吉教授团队研制的深海可控式可视化采样器先后完成2500米、4500米深海底试验,并在西南印度洋合同区2539米水深处,成功抓取了块状玄武岩地质样品,获得了近底高清视频资料和环境数据。李梢教授团队原创性提出了中医药网络药理学理论,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自动化系持续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在规划的重点科研方向上,与国家部委共建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获批具身智能系统”、“认知计算与智能”两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党的领导是高质量发展和统筹落实各项改革任务的根本保障。自动化系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谋划、加强宣贯、狠抓落实,牵头制定《2025-2029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明确以学科规划为抓手,统筹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一所一策”,破解各研究所发展难题。自动化系注重思政引领与文化涵养,着力打造“紫冬”文化品牌,倡导高尚师德师风,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贴近学生思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开展AI赋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强调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动化系不断强化标杆意识,2024年顺利完成清华大学党建标杆单位创建工作,并入选北京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20214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校庆110周年前夕,考察了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并同时指出,“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开拓视野、兼收并蓄,扎扎实实把中国教育办好。”自动化系广大师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不断加强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抓控制与智能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的机遇,持续推动高质量学科建设,统筹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深度融入学校的发展战略,在2030年建系六十周年之际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自动化系将继续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与“行胜于言”的校风,传承清华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发扬“自觉、自律、自强”的系风,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开放的格局、更务实的担当,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又红又专的高水平人才,为科教兴国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紫冬日新,智控未来”!

 

2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