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专栏

党建专栏

为增进自动化系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2025年3月20日,恰逢春分时节,自动化系党委和系工会组织教职工党支部、离退休党支部、工会会员和学生党支部40余人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天文馆古观象台实地参观学习,开展红色实践活动。自动化系主任张涛带队前往,1988级本科系友、北京天文馆副馆长、北京古观象台台长齐锐接待并进行专业讲解。

活动合影

齐锐馆长首先对自动化系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北京天文馆古观象台。他介绍道,北京古观象台始建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 是明清两代皇家天文台,建筑、院落完整,仪器配套齐全,是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在国内外享有巨大声誉。

齐锐馆长介绍北京古观象台

实地参观北京古观象台

随后,自动化系师生参观了北京古观象台的紫微殿、仪象神韵展厅、遂古之初展厅、古观象台台顶和后院。在仪象神韵展厅,大家了解了北京古观象台在世界天文台中的位置、明朝观星台的辉煌历史、清朝观象台的科技成就、灵台劫难的悲壮历史、古台新貌的现代化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参观紫微殿和仪象神韵展厅

在古观象台台顶,大家近距离观赏了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开体仪、纪限仪、地平经仪、象限仪、地平经纬仪、玑衡抚辰仪这八架气势雄伟、铸造精湛的清代天文观测仪器,了解了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以及中西天文学交流的历史文化。齐馆长表示,在对玑衡抚辰仪的复刻过程中首次使用了数字建模技术,这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技术应用,提高了复刻的精度和效率,使复刻过程更加直观和可控,为后续的制造和组装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观古观象台台顶

在古观象台后院,大家近距离观赏了浑仪、简仪、日晷和圭表。在齐锐馆长的细致讲解下,大家学习了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科学原理,感受到古人对天文现象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

参观古观象台后院

活动尾声,张涛表示科学技术和天文学有着紧密而深远的联系。科技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天文观测设备等的智能化和高效化,现代科技在天文学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互动交流

此次红色实践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天文科普有机融合,通过实地探访古观象台,师生们在触摸天文仪器、聆听观测史的过程中,直观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科技智慧和探索精神。这种沉浸式学习不仅让大家从天文学家的匠心传承中汲取精神力量,也进一步坚定了科技工作者传承文明、创新报国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