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景 1981-1990, 获上海交通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 曾任北京理工大学副研究员(1993-1994) 德国杜伊斯堡大学洪堡学者(1994-1996) 耶鲁大学访问学者(1991-1992) 学术兼职 IFAC 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 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主任等 研究领域 动态系统故障诊断、容错控制与运行安全性评估理论
教育背景 1990年9月-1995年7月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工业自动化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5年9月-1999年10月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自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 1999年10月 - 2006年3月 联想集团 研发工程师/经理 2006年4月 - 2007年12月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工程师 2007年12月 - 2018年12月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教育背景 1986年9月至1990年6月 南开大学数学试点班学习,获理学士学位 1990年9月至1992年6月 南开大学数学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2年9月至1995年9月 华中理工大学图象识别研究所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专业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 1995年11月至1997年10月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博士后 1997年11月至1998年7月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讲师
教育背景 1954年9月-1959年7月 清华大学自动控制自动控制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工作履历 1958年9月-1970年9月 清华大学电机系 助教,讲师 1970年9月-1978年10月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讲师 1978年10月-1981年3月 MIT 访问学者 1983年3月-至今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副教授,教授 学术兼职 1983年1月-至今 在IEEE担任高级会员 1995年9月
教育背景 1986年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8年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5年 英国Strathclyde大学获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 1989年3月至今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学术兼职 国家“863计划”先进交通技术领域 领域专家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智能交通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公路学会自动驾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计划
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下,为了加强学生防护意识,关心在鄂党员群众,发挥学生党支部在这一特殊时期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清华大学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党支部—深数据硕18党支部于2月14日晚开展了一次以“沉舟侧千帆,同心克难关”为主题的线上组织生活。本次会议由支部书记李频捷主持,全体九名党员以及两名在鄂群众参加,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负责党建的施德谦老师也通过在线的方式参加了本次
2020年2月20日中午1 2 点 15 分,自动化系戴琼海院士准时完成了开学第一周的第四次线上授课。 春季学期,戴琼海院士开设了2门本科生、2门研究生共计4门课程,是计算摄像、计算机视觉和数字视频领域涵盖基础知识与前沿发展的系列课程。2月初,戴老师即组织了由助理老师、助教和博士生组成的小团队,按照“精心准备、充分测试、加强互动”的指导方针,从授课方式、数据留存、互动方式和系统性能四个维度,测试
开学第一周,自动化系师生齐心协力顺利完成了网络教学的任务,与此同时广大党员也早已积极行动起来,带头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各党支部纷纷召开了线上组织生活。截至本周五,师生党支部共开展了16次线上组织生活,聚焦抗疫、结合实际、形式多样,展现出在抗疫特殊时期,清华大学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面貌。 本科党支部围绕“清华大学抗击疫情共上一堂课”,分享家乡疫情防控情况,交流线上上课感想,探讨在疫情
2020年1月18日,随着深海采样器抓斗的缓缓张开,来自西太平洋水下4332米的深海沉积物释放至甲板,这标志着深海可控式可视采样器海试作业取得圆满成功。 图1.采样器深海作业回收照片 图2. 采样器在4332米海底抓取的地质样品 深海可控式可视采样器于201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立项资助,2019年底结题验收。该项目由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牵头,主要参研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水下
2月19日,国际计算生物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omputational Biology,简称ISCB)官网公布了今年新一届的会士名单,我系信息处理研究所张学工教授入选,成为首位入选的中国学者。 ISCB成立于1997年,是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领域最大规模的国际学术组织,旨在通过计算促进对生命系统的理解并促进全球科学进步。ISCB会士旨在表彰在计算生物学和
3月22日至4月19日,由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生会发起,联合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10余所高校和研究所的相关院系研究生会共同举办了“智启未来-第二届北京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论坛”。受新冠疫情影响,论坛采用线上“云论坛”形式,分别举办了开幕式、视觉图像分论坛、人工智能应用分论坛、嵌入式及电力电子技术和数据挖掘及网络安全分论坛、复杂系统控制分论坛、智能无人平台分论坛和院士专题讲座暨闭幕式等7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