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院系新闻

为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2025年9月23日,“京粤携手·资本引才——科技创新种子基金直通车系列活动之走进清华大学暨自动化系科研成果路演”活动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广东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深圳市科技创新局、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联合主办,汇聚政府代表、投资机构、科研团队及产业专家,共同搭建科技成果与产业资本对接的高效平台。

会议现场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主任李清致辞表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建系五十五载,已形成“控制+智能”双学科驱动发展的新格局。自动化系始终坚持“顶天立地”的科研理念,不仅在具身机器人、生物医学等领域取得国际性的领先成果,近五年也取得了扎实的产业化成效。本次活动旨在展示智能交互、医疗革新及工业赋能三大领域的八项前沿成果,每个项目均具备明确的产业化路径,期待与京粤的科技创新种子基金深度合作,携手构建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全链条生态,共同书写中国硬科技发展的新篇章。

广东省驻京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张鹏在致辞中表示,广东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与市场优势,为科技成果落地提供优越的政策与市场环境,期待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共同发展。

深天使副总经理徐向东在致辞中系统介绍了种子基金的运营情况,表示将携手高校夯实创新生态链,为新质生产力提供高质量源头供给,推动科研项目落地成长,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启迪控股高级副总裁、启迪大街总经理、启迪之星常务副总经理王永瑞在致辞中分享了启迪全球孵化网络与清华科技园在推动产学研融合方面的实践,表示将继续强化京深联动,助力清华成果走向市场。

李清介绍自动化系科技成果

在随后的主题分享环节,李清介绍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科技成果。他介绍了自动化系整体情况。自动化系以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规划了智能无人系统、工业智能、智能健康与生物信息、脑智能与机器智能四大重点发展方向,以视频等方式生动地呈现了近5年来的创新成果,从大飞机控制、水路两栖车到深海装备;从“天机芯”无人自行车、隧道巡检无人机、到城市无人车,从灵巧机器手、柔性机械臂到具身人形机器人;从石化行业智能化平台、大规模物联网感知智能到分布式能源的稳定和优化控制;从新型肿瘤研发药物设计、基因治疗产品与合成生物系统设计到多维多尺度高分辨计算摄像仪器;从情感理解与计算、音视频重建到全息数字人,令所有参会者印象深刻。

罗丽香介绍深圳科创青藤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深圳市科创局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部长罗丽香围绕《深圳青藤体系宣讲》,解读了“深圳科创青藤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强调以有组织的方式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徐向东介绍深圳天使母基金

徐向东介绍了“耐心资本、大胆资本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包括深圳天使母基金的运作模式,并对与清华大学合作做出展望。


路演嘉宾(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冯建江、陆文凯、薛涛、金戈、闾海荣、严相杰、邓杨、江奔奔

在路演环节中,自动化系副教授冯建江分享了“手亿:智能时代的自然人机交互”;自动化系研究员陆文凯分享了“手持式全聚焦定量超声系统”;自动化系博士后薛涛分享了“基于人工智能的骨科加速康复解决方案”;北京灵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金戈分享了“高性能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及渐进式落地解决方案”;自动化系副研究员闾海荣分享了“人工智能虚拟细胞(AIVC)--生命科学的世界模型”;自动化系博士研究生严相杰分享了“AI牙科机器人”;自动化系博士后邓杨分享了“自动驾驶等效加速安全测试”;自动化系江奔奔副教授分享了“基于AI的储能电池状态预测与安全预警大模型”。自动化系八个代表项目依次展示,涵盖智能交互、医疗健康、工业智能、机器人、生命科学、自动驾驶、储能安全等前沿方向,全面展现自动化系的科研实力与产业潜力,凸显了自动化系在硬科技领域的领先实力与创新活力。

本次活动通过“路演+对接”的模式,顺利搭建了自动化系科研团队与金融市场之间的对接桥梁,为自动化系前沿科研成果提供了高效的产业化通道。自动化系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持续推动科技成果产出,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