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院系新闻

10月7日下午,邱勇校长一行到信息学院三个院系调研学科规划、面向2030的重要突破和重点布局,并在中央主楼接待厅召开院系学科规划座谈会。副校长曾嵘参加座谈会。自动化系李衍达院士,吴澄院士,戴琼海院士,党政联席会全体成员和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调研座谈。

邱勇讲话

邱勇校长在座谈会上指出,11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时强调,清华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科研创新成果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展现了清华人的勇毅和担当。总书记对清华大学办学成绩的充分肯定,是对全体清华人的激励更是鞭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传承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主动发挥“旗帜”“标杆”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奋进的姿态开创事业发展的新高度,为民族复兴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他强调,当前,学校正在扎实推进“十四五”学科规划编制工作,信息学科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近年来发展很快,已成为学校学科发展高地、人才培养高地和高水平成果诞生高地。今年的暑期工作会,学校对面向2030年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交流做出了全面部署,希望信息学院相关院系在新的发展阶段把准方向,领先起跑,为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体要求及中央第九巡视组向学校党委反馈的巡视整改意见,邱勇进一步对“十四五”期间的学科规划与建设提出四点意见:一要提升战略思维。总书记强调,面向未来清华大学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科建设要以质量提升为根本导向,要准确把握发展规模与发展质量的关系,不断优化结构、突出重点。二要突出质量高度。主动服务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学校要把最多的精力、最多的资源投入到教书育人上,要以最大的热情、最大的决心营造让教师安心教书育人的环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坚持四个面向,对标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部署,凝练提出“从0到1”重大科学问题清单与“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清单,健全完善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与资源保障激励机制,打造服务国家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三要坚持开放合作,建设更开放、更融合、更具韧性的大学。学校要进一步重视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鼓励开展深层次高水平的国际科研合作,不断提升相关学科在国际舞台上的学术活跃度与影响力。四要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与企业的战略合作,深化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切实做好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为中国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贡献清华力量。

李衍达、吴澄、戴琼海(从左至右)发言

李衍达院士、吴澄院士、戴琼海院士在座谈会上围绕谋划学科发展战略布局、细化学科规划的落实行动计划、促进学科交叉、持续推动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

张涛发言

系主任张涛介绍了自动化系学科现状、师资情况、学生情况、“十三五”建设成果、中长期学科发展规划、重点科研方向已取得的成果和未来重点突破领域。他指出,自动化系始终注重原创性交叉性基础研究,紧密围绕国家需求,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在一些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面向未来,自动化系要立足现有基础和发展优势,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重大基础理论突破和核心关键技术与重大系统的创新。张涛强调了自动化系在“脑与认知科学”、“智能健康与生物信息”、“中医药网络药理学”三个方向的重大基础理论开拓,介绍了在“空间机器人”、“深海可控式可视采样器关键技术研究与样机”、“深海电磁、声学综合自主探测系统关键技术与智能样机”、“复杂制造环境下的协同控制与决策理论方法”、“众智科学与区块链”、“高端控制器理论、技术与系统”、“太赫兹探测”等核心关键技术与重大系统中已取得的成果和创新发展规划。

邱勇参观清华大学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

座谈会前,邱勇来到信息大楼实地调研清华大学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听取了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所长、自动化系教授李梢关于中医药自主创新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平台建设与成果转化应用等情况介绍。李梢表示,在李衍达院士的支持下,课题组通过将自动化系“三论一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人工智能)”与中医药整体诊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破当前单靶标研究模式的局限,首次提出符合中医药整体特色的“网络靶标”理论,开辟出从还原论到系统论、从试错法到预测法的中医药网络药理学新方向,研制赋能中医药研发的网络药理学智能与定量分析系统(UNIQ系统),并在胃癌极早期“治未病”、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揭示中医药复杂系统奥秘、促进中医药原始创新和传承发展提供了新途径。邱勇对于自动化系和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20年如一日,一直坚持探索中医药原始自主创新之路的精神和取得的开拓性成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支持。

清华大学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成果

为了持续探索中医药“从0到1”的自主创新之路,自动化系作为依托单位,团结化学系、药学院、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多个院系的力量,于2020年12月获批成立了清华大学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该所是清华大学首个校级中医药交叉研究机构,也是全球首个在综合性重点大学依托信息学科设立的中医药交叉研究机构。该所旨在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重要指示精神,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努力打破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壁垒,促进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双创新、齐发展,打造中医药科学研究的“清华模式”。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已领衔制定首个网络药理学国际标准,获得了中医药国际贡献奖一等奖等奖励,迈出了中医药新兴学科引领国际发展的重要一步,还举办了中医药与人工智能、中医药创新发展与信息科技、网络药理学与中药新药研发等清华中医药学术沙龙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