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院系新闻

2022年9月24日,自动化系教学与人才培养发展论坛在清华大学中央主楼407会议室顺利举办。论坛由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办,自动化系咨询委员会承办。会议邀请了清华大学讲席教授陆宝森,香港城市大学数据科学学院院长、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秦泗钊,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副校长唐立新,新加坡工程院院士谢立华,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休士顿大学教授拉贾(Kaushik Rajashekara),美国马里兰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吴旻,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郭宗杰(C.-C. Jay Kuo),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芮勇等著名专家学者作为论坛嘉宾,围绕自动化教学与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交流。自动化系吴澄院士,系主任张涛、党委书记张佐,学术委员会主席张学工出席论坛。论坛由系副主任李清主持。

李清主持论坛

国家教学名师、自动化系师丽教授作题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自动化专业知识架构的再认识”的报告。师丽提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给自动化专业带来了新挑战和发展机遇。一方面,自动化专业知识架构需要重新梳理,自动化专业的核心思想和分析方法是知识再梳理应该保持不变的硬核。另一方面,数据和人工智能丰富了控制系统实现手段,提升了控制质量的利器,能够促进自动化控制专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自动化系有组织课组教学的优良传统,能够有效推进自动化专业知识架构的再梳理。专业课组的设置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和未来的就业深造,可以更加有效的整合教学资源,进一步理顺知识模块的设置。

师丽作报告

北京市教学名师、清华大学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主任、自动化系王红教授作题为“清华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的主题报告。王红围绕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书院制落地、本科培养方案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等一系列举措,目标是为了推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引领作用,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可堪大任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王红作报告

自动化系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任艳频研究员作题为“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主题报告。任艳频从实验中心的建设历史谈起。2005年自动化系成立了实验研究中心,2016年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随后,她谈到了实验中心面临的挑战。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领域发展迅速,自动化实践教学平台需要更上一个台阶;本科生教学培养方案改革对实践教学环节做了大幅调整;2020年疫情突发的对实践教学有很大的冲击。面对这些挑战,唯有应变,才能抓住机遇,不断发展。随后,她详细介绍了自动化系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以及科教融合机器人开放创新俱乐部的建设。

任艳频作报告

自动化系叶朝辉副教授作题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的历史与建设”的主题报告。她从教材的发展历史、编写思想与特色,建设经验和展望四个方面做了翔实介绍。她提到,教材建设要追溯到电子学科创始人童诗白先生。童诗白先生在1955年创建了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并一生致力于电子技术学科的建设。童诗白先生编写教材的发展是随着电子技术发展和课程改革进行,对我国高等教育电子技术课程作出重要贡献,具有深远的影响。教材编写思想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力图做到在给定的条件和引导的思想方向下,读者在自学的时候能够主动的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这个基础上举一反三。教材创新特色方面,内容上面体现基础性、丰富性、先进性和系统性,注重培养理工科人才基本素养的责任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比如工程的思维、系统的思维、辨证的思维,从而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展望未来,课组不仅服务于清华的学生,还要服务社会。课组建设了两门MOOC课,资源共享课,部分中文教材免费在网上发布,为兄弟院校开设了校外克隆班等,使得课程和教材能够在全国持续保持示范和引领作用。

叶朝辉作报告

自动化系赵虹副教授作题为“中外大学学生培养的一点比较”的主题报告。她结合自己在中、美、加等地求学和任教的经历,对比了中外学生的培养情况,谈到了清华学生全面发展和“双肩挑”的优良传统。她提出,希望学校未来能从多个维度支持,更好地发扬清华“双肩挑”学生培养的优良传统,培养出更多又红又专的学生。

赵虹作报告

自动化系石宗英副教授作题为“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主题报告。石宗英首先介绍了自动化系在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上有优良传统和深厚基础。她谈到,2000年前后,学校基层行政组织由教研组改为研究所,“系管教学”成为院系教学管理的基本方式。为了帮助教师教学科研均衡发展、促进教学交流、提升教学学术能力,近几年,自动化系强化了教学委员会和八大课组建设,使得自动化系教学基层组织更加健全、更加牢固、更有活力。随后,她详细介绍了自动化系本科培养方案改革思路。她谈到,自动化系明确方向、抓住机遇、主动改革,依靠有组织教学多层次联合规划,兼顾师生、院系多方诉求争取多赢,通过“调数学基础,减课程冗余、减选修课程,增专业基础课、增本研贯通课、增交叉实践课”真正做到“提质减量”,从而达到“能力提升,系统优化,激发志趣,挑战创新”成效,推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制建设。

石宗英作报告

嘉宾报告结束后,论坛进入了自由交流环节。咨询委员会嘉宾拉贾(Kaushik Rajashekara)、吴旻、郭宗杰(C.-C. Jay Kuo)、芮勇、陆宝森、唐立新、谢立华、秦泗钊分别对嘉宾报告作了精彩点评和讨论,对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开展和取得的成效作出了肯定;同时对自动化系专业和学科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学科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咨询委员会委员点评和讨论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分别是:拉贾(Kaushik Rajashekara),吴旻,郭宗杰(C.-C. Jay Kuo),芮勇,陆宝森,唐立新,谢立华,秦泗钊)

最后张涛作总结。他感谢出席论坛的自动化系教师代表们的精彩报告。他强调,自动化系一贯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有着优良的教学传统。各位教师从不同的维度展现了近年来自动化系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情况,呈现了自动化系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持续发展和育人成效。同时,他也非常感谢咨询委员会各位委员对自动化系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他表示,自动化系将继续围绕“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中心,持续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践行清华大学“三位一体” 人才培养理念,做好新时代育人工作。

张涛总结

本次论坛通过线上与线下会议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咨询委员会于2020年11月成立,本次论坛是继咨询委员会成立以来举办的第四届学科发展论坛。适逢全校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进入深化总结阶段,本次论坛聚焦“教学和人才培养”主题,总结回顾自动化系教学建设和改革发展情况,听取国际咨询委员专家意见。未来,自动化学科发展论坛将在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共邀国内外知名学者,聚焦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问题,助推新时代自动化学科的创新发展。

线下参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