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7日下午,智能时代系统工程学科发展论坛暨系统工程研究所(室)成立45周年座谈会活动在工会俱乐部举行。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党委书记古槿,清华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原自动化系党委书记张佐,系统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系统所”)所长贾庆山,党支书封硕,历任所长、支书,部分在职教师,系友,在读研究生参加了活动。活动由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生周翰辰主持。
古槿对系统所校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本此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介绍了自动化系发展现状。他指出从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到今天的智能化的一路发展,都有自动化的深入参与。在继承维纳、卡尔曼、钱学森等先辈大师学术理论的基础上,今天自动化系正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传统“老三论”的基础上结合智能的发展做出新的研究和发展,目前系里在研究方向上已经形成智能无人系统、工业智能、智能健康与生物信息、脑智能与机器智能四大学科布局,在教学方向上开展了自动化本科生因材施教计划,设立5大方向,探索小班制研究型本科教育。
古槿讲话
贾庆山作题为“智能时代的系统工程”的主题报告。他向大家介绍了研究所内目前有代表性的重要科研进展,包括智能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通用智能系统与技术测评模式策略与方法,智能系统工程方法解决下一代新能源电池充电功率和寿命的问题,在跨尺度的条件下操控微观分子并设计其组装结构等。他还介绍了研究所里在其他方面的成果,包括教学获奖,党支部学习与特色实践活动等。
贾庆山作报告
系统所原所长张毅为大家作了“从系统所沿革看系统工程学科发展”的主题报告,从历史的角度分享了系统工程在控制、智能的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他介绍了系统所历史沿革,将系统所成立至今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已经形成智能交通系统、系统理论与工程、网络化复杂系统、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等系统工程研究方向。其后,张毅又谈了对系统工程学科的再认识及其未来发展与挑战,他表示今天在人工智能的加持和助力下,系统工程学科所面临的任务挑战将更加复杂,如何在对含有智能性的系统进行优化、决策、测试等,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探讨解决。
张毅作报告
系统所老所长夏绍玮向大家分享了在研究所(室)成立初期的工作体会,她表示在成立初期,很多老师对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研究对象均不太了解,大家结合钱学森先生的系统工程思想,关注社会、金融、管理、人体健康等等方面的问题,从一些更具体工作开始着手。她也对大家继续拓展系统工程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提出了期待,她表示在当下,系统工程还要不断的前进,要不断扩大、深化,要对国家社会真正有贡献和价值,与“人”相关的比如人工智能管理等工作还没有解决,系统工程的未来仍然有着宽广的前途。
夏绍玮作报告
中国移动研究院集团首席专家孙滔(1999级本科,2003级博士)分享了“新一代网络系统架构演进探讨”专题报告。他介绍了如何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移动通信架构,他表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移动通信的任务在逐代变化,当前通信系统(CT)是区别于信息系统(IT)的复杂巨系统,CT的约束决定了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融合方式。目前在5G服务架构方面,通过硬件软件解耦,将硬件变成各厂家的通用服务器,将软件变成原子化、可拼接的服务。而未来的6G是通感智算多要素深度融合的新型信息网络,需要不断提升网络效率、增强网络质量,目前迫切需要从系统的角度重新思考、指导通信网络系统构建的实践。
孙滔作报告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主任陈晓博(2008级博士)分享了“智能时代交通运输和智能交通系统的认识”专题报告。他指出交通运输业一直以来都为稳定我国的宏观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大家可以拥有便捷的日常出行和网购体验。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大规模的建设持续高位运行,未来需要持续用系统工程思想进行交通运输网络的规划布局或评估,但智能交通领域目前仍存在建而不用、资源浪费、项目过多等困难和挑战,未来应当向新基建、交通产业项目转变,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科技研发示范的层面上,同时全国性、强制性的标准体系建设、公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关键研发软件自主化、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等问题也必须要解决。
陈晓博作报告
圆桌讨论环节,系友们畅所欲言,分享各自目前从事的行业和工作,在学校学习期间的生活经历和体会。圆桌交流由系统所原党支书裴欣主持。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和生(2001级博士),高德地图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主任苏岳龙(2005级博士),海斯凯尔公司创始人段后利(2000级本科,2004级博士),昆仑万维技术副总裁胡睿(2000级本科,2006级硕士),清华大学保卫部高级主管张盈盈(2001级本科,2005级硕士,2008级博士),中国银行工程师许曼(2012级硕士)参与圆桌讨论。
裴欣主持
张和生 苏岳龙
段后利 胡睿
张盈盈 许曼
最后,到场的老师、系友和同学一起合唱校歌,合影留念,期待下次再聚。
活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