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下午,自动化系新上岗教职工党支部支委培训会通过视频会议顺利举行。系党委书记张佐、9个教工党支部支书、支委20余人参加会议。系党委副书记古槿主持培训会并作培训报告。 图1. 新上岗支委培训会现场 培训会包括支委工作介绍、经验分享和交流讨论三个环节。古槿对照党章党规,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党务工作、担任过教工党支部书记的丰富经验现身说法,重点讲解了支书支委分工、教职工思政工作、党员发展工作等。古槿
近日,加拿大工程院(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CAE) 发布了 2020 年新增院士名单,本次新增的院士名单包括 50 名院士和 2 名外籍院士。自动化系1991级系友、联想集团公司首席技术官兼高级副总裁芮勇当选为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 芮勇系友 芮勇1991年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随后保送至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94年毕业获
基地名称: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实践基地 运行时间:2019年3月至今 基地介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在自动化科学与工程领域不断探索,是中国机器人事业的摇篮,引领了中国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发展。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人、工业自动化和光电信息处理,并在先进制造和智能机器、机器人学应用基础研究、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水下智能装备及系统、特种机器人、工业数字化控制系统、无线传感
基地名称:深圳市显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践基地 运行时间: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 基地介绍:深圳市显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圳显控科技)是一家致力于工业4.0核心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深圳市南山科技园中区的深圳软件园。公司成立于2007年3月,主要产品有HMI(人机界面)、PLC、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器四大系列,同时在研发高端工业机器人。深圳显控是研发
基地名称:上海博灵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践基地 运行时间: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 基地介绍:上海博灵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是致力于先进服务机器人产品研究与开发的高新技术团队,其自主开发的机器人柔性关节驱动技术属于全机器人产业通用核心技术,其团队创始人张萌毕业于清华大学力学系。至2019年3月,博灵已经在柔性关节核心技术基础上,凭借先进的多传感器融合与人工智能分析
2019年6月29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7名博士研究生来到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开始为期6周的暑期社会实践。 底蕴深厚,未来可期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沈自所)成立于1958年11月,1972年起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六十多年来,沈自所在自动化科学与工程领域不断探索,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国家、中科院、各部委及地方奖励300余项
2019年暑假,清华大学自动化系2017级的四名直博生郭文博、伍星、陈胜杰、阙文戈来到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在当地宣传部的组织下,分赴教育局、医院、旅游局完成了相关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并积极开展了“互联网+乡村振兴”的宣讲活动和企业参观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了自动化专业的特长,为当地的信息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郭文博:教育系统采购审批平台 在地方教育局,其下辖众多学校都有大量采购需求。传统模式下
2019年9月19日晚上7:30,“2019年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生实践总结交流会”顺利举行。自动化系研工组组长何潇、校党委研工部周朝晖老师出席了会议,并针对同学们的报告提出了指导意见。 2019年自动化系参加社会实践70人,缓修9人,免修2人。社会实践单位39家,分布在11个省份。累计完成科研项目44项,解决单位技术困难77项,开办培训班18次,累计培训人次401人,产生经济效益近1400万元
教育背景 1990年9月至1995年7月 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过程控制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1995年9月至1999年10月 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 1999年10月至2002年11月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过程控制工程研究所 讲师 2002年12月至2008年11月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过程控制工程研究所 副教授 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 美国密西根大学
教育背景 2004年9月-2010年6月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0年9月-2004年06月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 工作履历 2010年7月-2012年6月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后 2012年6月-2016年12月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讲师 2016年12月-至今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 学术兼职 2012- Frontier
教育背景 1995 年 12 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 1996年1月-1997年11月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后 1997年12月-1999年6月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讲师 1999年7月-2011年11月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 2011年12月-至今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 研究领域 [1]复杂系统建模与虚拟仿真 [2]复杂产品多领域建模、协同设计与优化理论 [3]多学科
教育背景 1984年9月-1988年7月 大连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学士 1988年9月-1990年9月 武汉理工大学 机械制造系 硕士 1990年9月-1994年5月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博士 工作履历 1995年11月-至今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讲师、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4年11月-1995年11月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博士后 1998年
教育背景 1988年9月至1993年7月 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自动控制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1993年9月至1995年7月 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自动化仪表及装置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1995年9月至1999年9月 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 1999年10月至2002年9月 在日本国立佐贺大学大学院工学系研究科系统控制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 1996年9月至
针对国家重大任务需求,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以空间机器人、高机动自主轮式机器人、多功能可重构智能灵巧操控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在新概念刚柔共融机器人的智能控制、复杂环境中的高鲁棒性机器人设计、极端动作空间中的动态平衡控制与规划、变拓扑刚柔耦合复合动力学动态快速重构、变拓扑刚柔耦合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等关键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中心开展多项工程化应用研究,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实现工程演示验证。 中心
从制造走向服务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指出的企业转型方向,而服务互联网(Internet of service)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2019年我国重点研发计划第一次设立和资助了关于服务互联网理论与技术的项目。为了加强在智能服务系统方面的研究,凝聚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的力量,提高承担重大项目的能力,促进在该领域的学科发展,提升学术研究水平,成立了智能服务系统研究中心。 智能服务系统研究中心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