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国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负责人:吴澄

国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国家CIMS中心)是国家科技部1992年批准组建的第一批国家工程中心。中心依托清华大学,由自动化系、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机械工程系等单位联合组建,是一个跨院系的多学科研究联合体,于1995年正式挂牌成立。中心下辖研究机构包括两个研究所即工业智能与系统研究所(原名“系统集成研究所”,行政关系隶属于自动化系)、制造工程研究所(行政关系原隶属于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现隶属于机械工程系),一个分中心即激光快速成型分中心(行政关系隶属于机械工程系)。中心现有教授25人、副教授30人、讲师10人、博士后研究人员20余人,另有博士研究生10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中心研究队伍中,15人次具有国家级人才称号,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4人、万人计划1人、长江学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4人。中心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教授。

国家CIMS中心秉承“产学研密切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发展模式,研究开发工作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支撑的两个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均被评为A+;主要聚焦于如下7个研究方向:①复杂系统智能建模、调度、控制与优化;②企业集成与服务科学;③智能制造与系统仿真;④电子商务与众智科学;⑤先进制造装备与控制;⑥绿色设计与制造;⑦增材制造装备与工艺。

国家CIMS中心是我国开展企业信息化的发源地,在我国充分发挥了企业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开发中心、推广应用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的作用。中心自组建以来共承担了国家863计划、973计划、IC装备专项、数控机床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300多项,工程应用项目200多项,指导和帮助了遍布于20多个省市的60多家企业实施CIMS和信息化工程,对全国制造业信息化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自成立以来,中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次、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次,省部级一等奖23次、二等奖28次。“CIMS实验工程”项目1994年获得了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颁发的国际大奖“大学领先奖”。

2019年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复杂制造环境下的协同控制与决策理论方法”在科技部成功立项,标志着中心在我国“新一代智能制造”领域居于重要地位。

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负责人:柴跃廷

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的我国电子商务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实验室由清华大学牵头,共建与合作单位包括中央财经大学、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环丁环保大数据研究院、亿邦动力研究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等。

在理论创新方面,面向电子商务市场共性需求,提出并实践了电子商务基础信息设施概念与框架;面向万物互联的众智网络时代,提出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方向——众智科学与工程。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新加坡总统陈庆炎在人民大会堂共同见证下,清华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签署了共建“众智科学研究中心”合作谅解备忘录。2015年,建立了众智科学与工程国际联盟,创办了《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owd Science》国际学术期刊,并连续召开年度众智科学与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在技术突破方面,研究开发了电子商务可信交易保障、电子合同、电子发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电子商务市场运行监测等电子商务基础信息设施系列技术与系统。研制了数十项行业规范,并牵头制定了二十余项国家标准。开展了智能数字本体理论与技术、精准互联理论与技术、智能交易理论与技术、可信保障理论与技术、众智网络操作平台等众智科学技术体系及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在实践引领方面,研发的电子商务可信交易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合同管理与服务平台、电子发票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等已经成功地进行了试点应用,遍及北京、广州、杭州、贵州等省市。在农业领域,研究开发网络化众智型农业产业运行平台,开展未来网络化智慧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在生态环保领域,研究开发网络化众智型生态环保监测与服务平台,从污染物产生的源头和过程出发研发全新的环保监测与服务体系,促进了新型绿色生态产业发展。

在智库支撑方面,实验室已经成为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政府机构的智囊。重点参与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商务部《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的研究与起草工作。参与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商务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电子商务可信交易保障试点、国家税务总局电子发票试点、海关总署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中国人民银行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等电子商务的推进工作。

实验室网址:http://www.nelect.cn

多维多尺度计算摄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负责人:戴琼海

多维多尺度计算摄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Multi-dimension & Multi-scale 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Tsinghua)于2013年6月依托于清华大学组建,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认定,戴琼海教授担任重点实验室主任,特聘高文院士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凌云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为实验室共建单位。产学研紧密合作,清华大学和凌云公司联合建立实验室,研究国际前沿理论,突破关键技术,研制系列化装备并进行了推广。实验室瞄准计算摄像学国际前沿,围绕智能制造与虚拟现实等国家和北京市重点发展的领域开展研究,构建关键技术平台和应用,致力于开发多维多尺度计算摄像仪器聚焦脑科学成像、VR/AR采集与智能检测机器人方向,研制系列化装备,在大型企业中推广应用,占领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

多维多尺度计算摄像实验室在实现新型成像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的同时,服务于脑科学等重大科学问题的迫切需求,突破低数据通量及浅穿透深度等瓶颈,开展高通量细胞级动态显微层析成像研究。首次实现厘米级视场和微米级分辨率的生命科学动态过程观测。同时,作为为北京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计算摄像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支撑平台,围绕国家和北京市产业应用的重大需求,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成果,通过产学研结合实现科研成果向企业的快速有效转化,培育新兴技术链和产业链。

节能增效智能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负责人:刘民

节能增效智能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以清华大学为依托单位组建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其针对我国化工、电力、微电子、钢铁、生物制造、医药/医疗、轻工、新能源和装备制造等行业所存在的“效率低、能耗/物耗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不佳、产品附加值低、环境污染严重”现状,以实现节能增效为目标,以多学科交叉和产学研用紧密合作方式,在工艺模拟与优化设计、智能化检测与控制、生产全流程运行优化、低品位能源清洁利用、节能增效智能化装备设计与开发等研发方向,开展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工程化验证及成果转化。该中心可为提高我国节能增效智能化技术与装备水平,促进我国相关行业进一步实现节能、降耗、减排、提质和增效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技术支撑。

该中心的校内依托院系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共建院系为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机械系、材料学院。中心依托学科主要包括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机械工程等4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清华大学智能无人系统研究中心
负责人:张涛

在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等技术的推动下,全球正迎来一轮新的信息技术革命,世界科技发展方向、产业竞争格局与社会组织结构正在发生了巨大变革。智能无人系统的发展正在成为产业革命的重要切入点和增长点。它将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将在国民经济、医疗健康、国防安全等诸多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智能无人系统集人工智能、控制、计算机、电子、机械、网络信息传输等众多学科与前沿技术于一体,以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为宗旨,具有高智能性、能够适应多变环境和需求是未来智能无人系统发展的趋势。作为人工智能(AI)领域最具实用性、最具展示度的智能无人系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高度重视。

智能无人系统是众多领域必备的设施,涉及工业、航空航天、高速铁路、运输物流、医疗卫生、社会服务、海洋勘探等众多领域。我国现阶段对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和相关技术研究正处于重要的转折关头,与智能无人系统相关的核心关键技术以及各种应用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都有一定差距,也是我国开展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化的主要瓶颈。

2017年,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学校探索学科发展、人员整合及科研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新思路,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了清华大学智能无人系统研究中心(简称智能无人中心,英文名称Center for Intelligent Autonomous Systems,Tsinghua University,英文缩写THUIAS)。该中心为清华大学校级虚体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中心挂靠自动化系,共建院系为计算机系、机械系、汽车系、医学院和化工系。

智能无人系统研究中心以智能无人系统核心技术研究为牵引,旨在提升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等重点相关学科的创新能力与发展水平,推进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进程。智能无人中心面向无人机系统、无人车系统、空间机器人系统、水下智能无人系统、特种机器人与装备、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对象,力争将本研究中心建设成为我国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科研高地,形成一支高水平国家级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队伍,并立足于清华大学多学科优势,服务于中国智能无人系统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产业的结构升级和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

清华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
负责人:戴琼海

脑与认知科学探索脑的结构与功能模型、意识机理与智能本质,揭示脑的物质性、精神性及其紧密耦合机制,是人类自我认识和自我超越的终极挑战。

清华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Institute for Brain and Cognitive Sciences, Tsinghua University,THUIBCS)面向交叉前沿科学问题,汇聚国内外顶尖人才,开展多层次、跨尺度、系统性原创研究。以“脑工程”为切入点,构建多模态和多尺度的新型脑观测与调控技术体系与架构,引领技术创新浪潮;以“脑机理”为着力点,架设链接脑结构与功能的桥梁,在微观、介观、宏观三个层次上研究重要脑功能的环路机理,凝聚学术创新共识;以“认知科学”为突破点,探索脑认知功能的智能特质,形成颠覆式的计算认知模型,筑建理论创新高地;“认知计算”深入研究认知智能的计算和迁移学习机制,集中突破类脑计算范式与架构瓶颈;“脑健康”着力开展神经和精神类脑疾病的病理研究,重点攻克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疾病难题。

研究院坚持“国际前沿交叉”核心定位,由中美欧8位院士领衔组建首席科学家团队,凝聚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国际顶尖教育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及创新资源;建立脑与认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设立脑科学交叉研究、类脑智能、脑健康和先进影像等中心;面向全球招收脑科学、认知科学、医学、信息科学等方向的博士生和博士后。

清华大学-美团数字生活联合研究院
负责人:张涛

清华大学-美团数字生活联合研究院于2021年成立,该联合研究院依托自动化系,电子系、计算机系、经管学院、工业工程系、公管学院、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参与建设,宗旨是立足科技前沿,围绕数字生活,聚焦科技创新与落地,推动人才发展。双方未来将依托生活服务场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成果为依据,积极助力数字生活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共同探索前沿科技,积极发挥校企双方的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推进人才发展与培养,助力数字生活创新发展。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苹果研发 (北京)有限公司智能移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负责人:周杰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苹果研发 (北京)有限公司智能移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于2018年成立。该中心为学校与国(境 )外企业合作建立的虚体科研机构,依托自动化系,机构负责人为周杰教授。联合研究中心瞄准国际信息技术前沿和产业重要需求,向全校开放和征集课题,与苹果公司技术团队共同开展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增强现实和无线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医渡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智慧自主医疗系统联合研究中心
负责人:范文慧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医渡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智慧自主医疗系统联合研究中心是医渡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本着友好合作、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双赢”的原则,在智慧自主医疗系统领域,充分利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智慧自主系统优势,结合医渡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的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优势,依托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联合成立的非独立法人机构。

联合研究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整合人工智能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与系统工程技术的研究力量,开展智慧自主医疗系统共性技术与核心技术研究,包括智能临床管理、智能真实世界疗效评价、智能辅助诊疗、智能药品临床试验管理、智能医保建模与决策支持等技术,力争占领智慧自主医疗系统学术前沿。

主任:范文慧 教授

副主任:徐济铭 医渡云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执行官